对联基础知识,对联的起源、特点及形式

作者:来源:诗文网网址:www.52shiwen.com发布时间:1634195857
中华名族历史悠久,有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。这些文化遗产都是古代人民辛勤创造的宝贵财富,是祖先们的聪明和智慧的结晶。对联就是其中独具风格的一种艺术,是祖国文化艺术园中的一朵奇葩。它源远流长,丰富多彩,素为人们喜闻乐见。     一、 对联的起源     对联的起源可追溯到唐以后的五代时期。后蜀主孟昶于归宋前之岁除日,题桃符于寝门云:“新年纳余庆,嘉节号长春。”此为传世第一联。到了宋代,春联还是叫桃符;直到明朝开国之初,人们才开始用红纸写春联,称之为春联。     二、 对联的特点     对联 雅称「楹联」,俗称对子。对联必须具备以下特点:     1、要字数相等,断句一致。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,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,不多不少。     2、要平仄相合,音调和谐。传统习惯是「仄起平落」,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,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。     3、要词性相对,位置相同。一般称为「虚对虚,实对实」,就是名词对名词,动词对动词,形容词对形容词,数量词对数量词,副词对副词,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。     4、要内容相关,上下衔接。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,但又不能重覆。     此外,张挂的对联,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,自右而左,由上而下,不能颠倒。    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,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,也是对联的中心。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、相互补充的作用。     根据对联特点分析对联一则:     万里山河添异彩     千年历史写新篇     这副对联,上下联都是七字;上下联的词性排列都是数词、名词、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、名词;上联的平仄分布是“仄仄平平平仄仄”,下联是“平平仄仄仄平平”;上联末字仄声,下联末字平声;上下联讲的是新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万紫千红的景象,内容紧密相关;上下联的结构都是“定--主--谓--宾”式;其节奏都是前四(字)后三(字)。     三、对联的种类和形式    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、喜联、寿联、挽联、装饰联、行业联、交际联和杂联(包括谐趣联…)等。    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,短的仅一、两个字;长的可达几百字。对联形式多样,有正对、反对、流水对、联球对、集句对等。我们仅谈常用的正对、反对和串对。     1、正对。上下联内容相似或者相关(即只有一面性)的对联。如:     松竹梅岁寒三友     桃李杏春风一家(上下联内容相似)     爆竹声声喜庆丰收岁     梅花朵朵笑迎跃进年(上下联内容相关)     2、反对。所谓反对,顾名思义,就是上下联意思相反。因为内容相反,就形成了上下联的鲜明对比,引人注目,能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。如:     破千年旧俗     立一代新风     红日消残雪,反动派同悲末路     曙光照征途,无产者共向未来     3、串对。串对又叫流水对。它的特点是一个意思分成两句来说,其实两句是一个整体上下联独立起来都没有意义,至少是意义不全。串对的上下联一般都有因果、连贯、递进,条件假设等关系。如:     莫愁前路无知己     西出阳关多故人(因果关系)     除夕刚饮祝捷酒     新年又看报春花(连贯关系)     正对、反对和串对,什么时候该用哪一种,要根据内容的需要与可能去选择。     三、 练习     1、海内存知己     2、领异标新二月花。     3、桃李满天下     4、英雄肝胆男儿血     5、春夏秋冬,四季服装皆溢彩
标签:
猜你喜欢
有魅力的人,“三观”比五官更重要

成年人的坚守,应该从观点上升到人格,这三种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。你的魅力至少有一半与此有关。一个有涵养的人,往往谈吐干净,

懂规矩,守规矩,才能赢得人生

也许你会认为守规矩可能会很吃亏,但是实际上,这个世界其实很公平的,守规矩才是最稳妥的一条路。不守规矩的人确实会在短期上获

早起三不要,饭后三不急,睡前三不宜

一个人如有好的生活习惯,便有好的生活质量。传统中医养生主张,养生要“因天之序”,把握节律。一天当中,早起,饭后,睡前,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