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白的人生理想以及历史上对李白的评价

作者:未知来源:诗文网网址:www.52shiwen.com发布时间:1634194251
李白(公元701年-公元762年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又号“谪仙人”。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与杜甫并称为“李杜”,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其人爽朗大方,爱饮酒作诗,喜交友。天宝初,入长安,贺知章见了,称为谪仙人,荐于唐玄宗,待诏翰林。     他所作诗歌,总体风格豪放俊迈,清新飘逸,大气磅礴,气势十足。既反映了唐代的繁荣景象,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,表现出蔑视权贵,反抗传统束缚,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,极具浪漫主义情怀。     他所作词赋,宋人已有传记(如文莹《湘山野录》卷上),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,“李白词”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。     是怎样的思想造就了李白的人生     在盛唐诗人中,李白素称是受道家影响的代表诗人。特别是道家的美学思想,对李白有重要影响;而李白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是儒家的大同理想,是王道仁政和道家无为思想的混合物。     他的政治理想其实和杜甫差不多,就是“致吾君于尧舜”。     李白的一生,其实始终都怀有强烈的功名思想,从他的众多诗文中都可见到儒家的积极用世的进取精神。孟子说:“达则兼济天下,穷则独善其身。”把儒家用世思想与道家的出世思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,这也成了我国封建时代的多数知识分子的处世准则。     李白的人生理想就是:先“兼济”而后“独善”,先“入世”而后“出世”。“功成身退”。李白的“出世”仍然是为了“入世”。     以儒为主,以道为辅,儒道释结合,兼蓄百家融为一体的思想体系,便是李白的思想特色。因为有了李白这种复杂的思想揉合,于是我们便见到了“仰天大笑出门去,我辈岂是蓬蒿人”的洒脱,又看到了“蜀道难,难如上青天”的憋屈和无奈!(文/易界神刀)     历史评价:     历代文人对李白的诗歌成就作出了很高的评价。李白生前就有诗名。     杜甫对其诗歌有“笔落惊风雨,诗成泣鬼神。”(《寄李十二白二十韵》)之评,赞其“白也诗无敌,飘然思不群;清新庾开府,俊逸鲍参军。     杜甫在《春日忆李白》诗中写道:“白诗也无敌,飘然思不群。清新庾开府,俊逸鲍参军。 渭北春天树,江东日暮云。 何时一樽酒,重与细论文。”杜甫称李白诗作清新、俊逸、飘纵不同一般,诗坛中无人可与匹敌。     贺知章誉之为“谪仙”(《本事诗》)。     魏颢在《李翰林集序》中说:“白与古人争长,三字九言,鬼出神入。” 许多文人都对李白有着很高的评价。     韩愈云:“李杜文章在,光焰万丈长。”(《调张籍》)     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、裴旻的剑舞、张旭的草书为“三绝”。     到元明时期,开始扬杜抑李。     白居易说:“又诗之豪者,世称李杜之作。才矣奇矣,人不逮矣。”     杜甫曾对李白有过这样的评价:“李白斗酒诗百篇,长安市上酒家眠。天子呼来不上船, 自称臣是酒中仙。”(《饮中八仙歌》)     “诗总不离乎才也,有天才,有地才,有人才。吾于天才得李太白,于地才得杜子美,于人才得王摩诘。太白以气韵胜,子美以格律胜,摩诘以理趣胜。太白千秋逸调,子美一代规模。摩诘精大雄氏之学,句句皆合圣教。”(徐增明)     “酒入豪肠,七分酿成了月光,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,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。”(余光中《寻李白》)
标签:
猜你喜欢
八个有趣的对联故事,文雅又幽默

未知

对联形式短小,文辞精炼,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。 对联又称楹联,古往今来,文人墨客留下许多精彩的对联,今天小编总结八幅

30部国学名著,30句至理名言,句句走心

未知

1.《尚书》 玩人丧德,玩物丧志。志以道宁,言以道接。 以戏弄他人为乐,是道德败坏的表现。太过沉迷于某一事物,就会丧失斗

那一年,70岁的李清照,被15岁的小丫头diss

未知

温乎曰: 正确的选择, 就是能承担由此带来的后果。 哪怕是留有遗憾, 也不后悔。 1 女子无才便是德。 对于这项优良传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