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俗味浓的七月节日

作者:未知来源:诗文网网址:www.52shiwen.com发布时间:1634194780
进入农历七月,将有三个民俗味很浓的佳节接踵而至,依次是:七月初七“七夕节”,七月十五“中元节”,七月二十二“财神节”。   农历七月的第一个七天,便是“七夕节”。又称“乞巧节”,俗呼“七月七”。因其常常下雨,老潍县人还叫它“雨节”。众所周知,这天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,久别来相会,总是离人泪,说到动情处,能不“泪飞顿作倾盆雨”吗?而今,国人又将其公认为“中国情人节”,似乎变成了未婚男女谈情说爱的日子,或者是已婚者的结婚纪念日。其实,“七夕节”本来是少女们的节日,传统习俗是:每到这天夜晚,少女们便于庭院之中摆上糕点瓜果,仰望天河,对天穿针,虔诚地祈祷,乞求织女赐予灵巧的双手和精湛的技艺。要不,怎么会又叫“乞巧节”呢?民间有“乞巧歌”云:天皇皇,地皇皇,俺请七姐下天堂;不图针,不图线,俺就学你那巧手段。昔日,每到七夕节,老潍县最热闹的举动是:各个戏园子都事先打出海报,纷纷上演各个剧种的《天河配》,民众倾城,集体重温牛郎织女的凄美传说。七夕节,爱情的节,浪漫的节,它已带着浓郁的民俗趣味率先进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!   七夕节过后八天,就是七月十五“中元节”,又称“鬼节”。中元节与“清明”,“除夕”,“重阳”一起被公认为祭祖的四大传统节日。听老人们说,昔日的中元节比清明节和重阳节还热闹呢!解放后,中元节曾长期被视为封建迷信,被边缘化。直到改革开放以后,才得以洗冤重震,并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。   过罢中元节,再七天,就到了七月二十二,这便是“财神节”了。相传这一天是财神爷的生日,民间为了给财神爷过生日,故立此为节。财神爷者谁?财神爷是专司招财进宝,迎祥纳福之神,有文武财神之分。各地供奉的大都是“左手捧元宝,右手持钢鞭”的武财神,而老潍县人多喜欢供奉“官帽红袍,温文尔雅”的文财神。尤其是潍县城里的那些大门头,无不“神像垂中央,对联挂两旁”。神像前的几案上,常年香火缭绕,祭品不断。据说财神节这天,大小店铺都提前打烊,设宴犒劳伙计们。酒足饭饱后,还有红包相送,真恣了伙计们!这一习俗,至今仍在沿袭着……记得有位历史学家这样说过:“财神爷乃家喻户晓之神,每年正月初五和七月二十二,全世界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在祭祀财神爷!”谁不想发财致富,兴家立业?谁不想招财进宝,治国安邦呢?   总之,七月有仨节,旨趣各不同:七夕节,旨趣在爱情;中元节,旨趣在孝道;财神节,旨趣在财富。爱情,孝道和财富,不正是中华民族及其儿女亘古不变的尊崇和追求吗?(王怀玉)
标签:
猜你喜欢
八个有趣的对联故事,文雅又幽默

未知

对联形式短小,文辞精炼,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。 对联又称楹联,古往今来,文人墨客留下许多精彩的对联,今天小编总结八幅

30部国学名著,30句至理名言,句句走心

未知

1.《尚书》 玩人丧德,玩物丧志。志以道宁,言以道接。 以戏弄他人为乐,是道德败坏的表现。太过沉迷于某一事物,就会丧失斗

那一年,70岁的李清照,被15岁的小丫头diss

未知

温乎曰: 正确的选择, 就是能承担由此带来的后果。 哪怕是留有遗憾, 也不后悔。 1 女子无才便是德。 对于这项优良传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