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欣赏札记(二)

作者:来源:诗文网发布时间:2021-10-14
古诗欣赏札记(二)   陈庭平   春江花月夜   [唐]   张若虚   春江潮水连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。   滟滟随波千万里,何处春江无月明。   江流宛转绕芳甸,月照花林皆似霰。   空里流霜不觉飞,汀上白沙看不见。   江天一色无纤尘,皎皎空中孤月轮。   江畔何人初见月?江月何年初照人?   人生代代无穷已,江月年年只相似。   不知江月待何人,但见长江送流水。   白云一片去悠悠,青枫浦上不胜愁。   谁家今夜扁舟子?何处相思明月楼?   可怜楼上月徘徊,应照离人妆镜台。   玉户帘中卷不去,捣衣砧上拂还来。   此时相望不相闻,愿逐月华流照君。   鸿雁长飞光不度,鱼龙潜跃水成文。   昨夜闲潭梦落花,可怜春半不还家。   江水流春去欲尽,江潭落月复西斜。   斜月沉沉藏海雾,碣石潇湘无限路。   不知乘月几人归,清风摇情满江树。   在《全唐诗》中仅存两首诗的作者张若虚,他所写的其中一首《春江花月夜》是千年流传的不朽作品,受到了很多诗论家的高度评价。被称之为“孤篇压全唐”。这首诗以“江”“月”为主题,互相交替,写出了春江、江流、江天、江畔、江水、江潭、江树的纷繁景象与明月、孤月、江月、初月、落月、月楼、月华、月明的复杂之光与色,并通过与春、夜、花、人的巧妙结合,构成了一幅色美情浓、斑斓迷离的春江夜月图。以景代情,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。   全诗三十六句,共分九组,每四句为一组,既是 乐府体裁,又像九首绝句。按诗的意境大致可分为八句一段,最后四句为一小段。诗中以春、江、花、月、夜五个单词的景构成一体,错落重叠的描写,交相辉映,把读者 引进一个美丽而 又寂静的奇幻世界,去思念情人、思念故乡,自我陶醉。   “春江潮水连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,滟滟随波千万里,何处春江无月明!江流宛转绕芳甸,月照花林皆似霰。空里流霜不觉飞,汀上白沙看不见。”这起首的八句是描绘在春水 的潮涌下 ,月亮升起 的情景,由此作者发出第一个感叹: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,其意就是 告诉人们月光普照了春江。   在第二个八句里主要叙述了孤月高悬空中的场面,诗人借景生情提出了“江畔何人初见月?江月何年初照人?”这个奇怪的疑问,谁也无法回答。由此而感叹:“人生代代无穷已,江月年年只相似。 不知江月待何人,但见长江送流水。”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,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。   紧接着在后面从“白云一片去悠悠,青枫浦上不胜愁。”开始到“昨夜闲潭梦落花,可怜春半不还家。”止,共十四句,此段的意境以静 夜月色为 背景,可以看到这样 的一个场面:在江边楼上,一位思妇扶着阑干,低头望着江面,看那春水缓缓地流,有一小船也在江中划行,周边静悄悄,坐船人(游子)和江边楼上女人各自的相思与忧愁。在月光下,“此时相望不相闻,愿逐月华流照君。”并以“鱼雁”(鸿雁传书)的典故,盼望送信人,送去思念。这就是作者要表达的真实的心愿。   最后的六句描写月复西斜,海雾徒生,潇湘碣石,江树摇情。就以个"摇"字作为最后的看点,月摇,树摇,人心亦在摇。从月西斜到月落,触景生情使诗人再次发出感叹:又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?树枝沉甸甸地挂满了他的思念,于是他情不自觉地心中悸动起来,再也平静不下来。   全诗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,诗人站在静静的江边,看着那缓缓而流的江水,望着那高悬空中的月亮,无限的忧愁,无限的思念, 像火山一样爆发,发出了沉淀心中多年的感慨 。   这样一首千古绝唱的古诗,尽管明清和近代的一些学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,但是,很遗憾 在中国文学史里却很少有笔墨记载 。也许是宫体诗 的原因,没有选进中学的教科书。因此,知道她的人少。但是由 她而衍生音乐却迷恋了很多人。从古代琵琶 、箫、古筝到管弦乐和现代的钢琴所演奏 的《春江花月夜》无不受到欢迎。歌唱家演唱的《春江花月夜》 ,人们却听到的不是原词,而是根据诗中的意境改变的现代语言。但愿能用更美的音乐还原这首超顶峰的古典雅诗。
标签:
猜你喜欢
有魅力的人,“三观”比五官更重要

成年人的坚守,应该从观点上升到人格,这三种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。你的魅力至少有一半与此有关。一个有涵养的人,往往谈吐干净,

懂规矩,守规矩,才能赢得人生

也许你会认为守规矩可能会很吃亏,但是实际上,这个世界其实很公平的,守规矩才是最稳妥的一条路。不守规矩的人确实会在短期上获

早起三不要,饭后三不急,睡前三不宜

一个人如有好的生活习惯,便有好的生活质量。传统中医养生主张,养生要“因天之序”,把握节律。一天当中,早起,饭后,睡前,恰